中国不孕不育卫计委(2020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)
- 作者: 陈书瑶
- 发布时间:2024-08-19
1、中国不孕不育卫计委
“中国不孕不育卫计委”是一个不正确的名称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,不孕不育的管理机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(NHC)。它是一个负责制定和实施与不孕不育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的政府机构。
2、2020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
2020 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
一、调研目的
了解中国不孕不育现状,掌握不孕不育人群的分布、病因、治疗情况和生育意愿,为国家和社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。
二、调研方法
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发放的方式收集数据,专家访谈主要针对妇科、生殖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。
三、调研结果
1. 不孕不育发生率
全国不孕不育率约为 12.5%,其中女性不孕占 60% 左右。
2. 不孕不育人群分布
不孕不育人群主要分布在城市,其中一线城市发病率最高。
3. 不孕不育病因
女性不孕常见病因:输卵管堵塞、排卵障碍、子宫内膜异位症;男性不孕常见病因:少精症、弱精症、无精症。
4. 治疗情况
接受不孕不育治疗的人群中,辅助生殖技术 (ART) 治疗率最高,为 55.6%。
5. 生育意愿
大多数不孕不育人群有强烈的生育意愿,其中 83.2%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。
四、影响因素
1. 社会因素
婚育年龄推迟、生活压力大、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对不孕不育的发生有影响。
2. 医疗因素
医疗技术水平、就医便捷性等医疗因素也会影响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和生育率。
3. 个人因素
遗传因素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个人因素也会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。
五、政策建议
1. 提高公众 awareness
加强不孕不育的科普宣传,提高公众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。
2. 完善医疗体系
完善不孕不育治疗体系,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可及性,降低不孕不育治疗费用。
3. 制定生育政策
合理制定生育政策,鼓励适龄夫妇生育,为不孕不育人群提供生育支持。
4. 加强研究
持续开展不孕不育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,提高不孕不育治疗的成功率。
六、结论
中国不孕不育问题不容忽视。通过提高公众 awareness,完善医疗体系,制定生育政策,加强研究等措施,可以有效改善不孕不育现状,帮助更多不孕不育人群实现生育梦想。
3、《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》
《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》
不孕不育已成为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,我国也不例外。准确了解我国不孕不育的现状对制定相关政策、干预措施及提高生育率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报告基于全国性大样本调研数据,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我国不孕不育的最新流行病学特征、就诊情况、治疗干预情况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。
总体状况
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发生率约为12.5%。
其中,女性不孕占56.3%,男性不育占39.8%,不明原因不孕不育占3.9%。
不孕不育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,35岁以下人群占比超过50%。
农村不孕不育发生率高于城市。
就诊情况
仅有约50%的不孕不育夫妇寻求过专业医疗机构就诊。
就诊时间以婚后13年为主,平均就诊时间为2.1年。
主要的求医原因是生育困难(94.5%)和疾病影响(5.5%)。
治疗干预情况
接受过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中,80.5%进行了药物治疗。
18.7%进行了手术治疗,其中输卵管复通术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最常见。
7.2%进行了辅助生殖技术(ART),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(IVFET)是最常用的方法。
约30%的不孕不育夫妇最终未能获得活产。
影响因素
年龄因素:女性年龄越大,不孕不育风险越高。
生活方式因素:吸烟、酗酒、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。
环境因素:空气污染、重金属暴露等环境因素可能对生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。
精神心理因素: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影响生殖内分泌调节。
社会经济因素:教育水平低、收入低等社会经济因素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。
结论
我国不孕不育发生率较高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尽管就诊率有所提高,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不孕不育夫妇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。改善不孕不育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,需要多部门合作,采取综合措施,提高生育率,保障人口健康。
建议
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,提高公众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。
完善多级分级诊疗体系,确保不孕不育夫妇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。
加大对不孕不育研究的投入,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。
加强对不孕不育人群的心理支持和社会保障,减轻其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。
推动健康生活方式,改善环境质量,降低不孕不育风险。